乡情牵线 产业铺路 通城楚商成县域发展“强引擎”
来源:咸宁日报 发布时间:2025-09-13
近日,通城县举行英伟达(苏州)智能设备有限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生产项目签约仪式。该项目计划投资2.5亿元,将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并引进先进设备技术,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亿元。
作为通城籍企业家,公司负责人胡伟坦言,家乡优越的区位条件、完善的产业配套与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吸引他回乡投资的关键,企业将加快建设进度,力争年内建成投产。
这一项目的落地,正是通城县深耕“隽商经济”、推动楚商回归的又一成果。作为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,通城通过织密乡情网络、锚定产业强链、优化服务生态等举措,持续激活楚商桑梓情怀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为激活楚商返乡热情,通城县构建起多维度联络体系。县委、县政府牵头成立楚商回乡工作专班,将楚商联络纳入招商核心战略,今年已带队赴粤港澳大湾区、长三角等楚商聚集区“点对点”拜访30余家企业,精准传递家乡机遇。依托春节、清明节等假日节点,该县精心组织多场“迎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活动,邀请在外乡贤实地考察,通过恳谈会、推介会展示通城交通改善、产业升级等发展成果,有效激发投资意愿。同时,动态更新涵盖1800余名重点企业负责人、商协会领导的“通城籍在外楚商数据库”,借助驻外商会、乡贤联谊会保持常态联络,为精准招商夯实基础。
链式招商,以商招商。立足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,通城县绘制“楚商回归”产业图谱,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需求,通过打造研磨产业回归创业园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平台,为楚商项目提供优质承载空间,同时重点对接有技术、有资金的通城籍企业家,引导其将制造环节、研发基地布局家乡。深圳通城籍企业家“返乡团”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半导体芯片封测、智能终端等关联企业整体迁移,形成“研发销售留外地、生产制造迁通城”的闭环供应链;准上市公司湖北三赢兴光电从深圳迁回后,已成长为拥有3处生产基地、8家子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,带动一批配套企业落户扎根。目前全县48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中87.5%为回归企业。
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。通城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生命线工程”,以高效服务打消楚商回乡顾虑,推动项目“快落地、快建设、快见效”。今年以来已为返乡企业解决用地、用工等问题26个。同时,完善人才公寓、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,让楚商“投资放心、发展安心、生活舒心”。
如今,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,通城县已形成“人才回流、项目回归、产业集聚”的良好态势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楚商投资产业项目28个,回归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8.2%,楚商正成为通城产业升级、动能转换的核心力量。
(丁伟、罗会禄、毛新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