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咸宁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1-22
关于咸宁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
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
——2020年1月5日在咸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市财政局
各位代表:
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现将咸宁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,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
一年以来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,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大力推进“三抓一优”,财政收入量质齐升,支出结构持续优化,改革工作有效推进,风险管控精准有效,财政运行总体平稳,预算执行好于预期。
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.6亿元,为预算的100.6%(与调整预算比),增长3.6%。其中,地方税收收入完成66.7亿元,为预算的101%,增长7.3%,税收占比70.5%,比上年提高2.4个百分点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1亿元,为预算的103.3%,增长13.2%;加上转移性收支项目,年终实现平衡。
(一)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
——收入情况
收入总计690,442万元,为预算的101.9%(与调整预算比,下同),增长14.3%(与上年决算比,下同)。其中:
1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,457万元,为预算的100.2%,增长2.2%(剔除房地产划转基数因素,可比增长4.5%)。其中,地方税收收入184,017万元,为预算的100.2%,增长2.6%(可比增长5.7%);非税收入63,440万元,为预算的100.2%,增长1.1%;税收占比74.4%,比上年提高0.3个百分点。
2、转移性收入379,272万元,为预算的103.3%,增长11.9%。其中,上级补助收入248,283万元,增长10.3%;下级上解收入50,000万元,增长53.4%,主要是云联惠案收入、市区房地产税收和金盛兰市级分成增加;上年结转收入53,297万元,增长53.9%,主要是结转跨年实施项目;调入资金4,875万元,下降89.6%,主要是上年含调入3亿元补充重大产业基金等一次性因素;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,817万元,为预算的84.6%,主要是执行中控减支出,收支缺口减少。
3、债务转贷收入63,713万元,为预算的100%,增长178.2%,主要是政府一般债券发行规模增加。
——支出情况
支出总计690,442万元,为预算的101.9%,增长14.3%。
1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,138万元,为预算的101.8%,增长16.1%。主要科目完成情况:
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6,533万元,为预算的98.5%,增长5.7%,主要是将“其他支出”科目预留的人员增支经费,按单位实际兑现奖励性补贴情况转入本科目。
公共安全支出29,814万元,为预算的103.5%,增长7%,主要是增加强制隔离戒毒、司法、保密安全等支出。
教育支出59,338万元,为预算的104.1%,与上年持平(剔除上年从教育专户中调入1.2亿元教育收费安排支出因素,可比增长25.5%),主要是落实生均经费政策、支持湖北科技学院“双一流”建设,安排一般债券支持城区义务教育建设等。
科学技术支出18,003万元,为预算的106.1%,增长22.8%,主要是支持高新区企业技术改造、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、专利保护等。
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,608万元,为预算的97%,增长70.5%,主要是补齐文化短板,加大图书馆、群艺馆、科技馆、非遗展示馆、“香城书房”、融媒体中心建设等。
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,876万元,为预算的100%,增长28.5%,主要是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,加大就业保障等投入,弥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缺口等。
卫生健康支出22,422万元,为预算的99.3%,增长5.5%,主要是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事业投入,全面落实“二孩”财政补贴政策,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支持中医院创“三甲”及化债等。
节能环保支出54,138万元,为预算的101.3%,增长414.4%。主要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,加大城区黑臭水体整治、污泥固化、污染防治等。
城乡社区支出35,366万元,为预算的118.7%,下降1.8%,剔除上年购房补贴1.1亿元一次性因素(今年政策到期),可比增长41.5%。主要是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维护以及淦河治理等。
农林水支出28,868万元,为预算的99.4%,增长9.1%,主要是脱贫攻坚投入增加。
交通运输支出89,500万元,为预算的110.9%,增长27.1%,主要是武深高速及公路养护等专款支出增加。
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6,090万元,为预算的102.4%,下降31.9%,主要是上年含补充重大产业基金等一次性支出。
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9,959万元,为预算的96.3%,增长153.5%,主要是土地占补平衡支出增加。
住房保障支出15,092万元,为预算的83.8%,下降46.6%,主要是保障房计划调整,上级专项补助相应减少。
2、转移性支出111,076万元,为预算的102.9%,下降6.2%。其中,上解上级支出43,927万元,增长5.4%,主要是随税收增长的上解支出增加;补助下级支出37,500万元,增长59.8%,主要是增加咸安区城区义务教育补助1亿元;结转下年支出29,649万元,下降44.4%,主要是加快支出进度,结转规模减少。
3、债务还本支出33,228万元,为预算的100%,增长120.2%,用于据实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。
收支相抵,当年平衡。
(二)市本级其他预算
政府性基金预算。收入总计519,193万元,为预算的107.5%,增长71%。其中:本级收入420,129万元,为预算的108.7%,增长71.9%,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增收;转移性收入37,264万元,为预算的107.5%,增长30.7%,主要是上年结转收入增加;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1,800万元,为预算的100%,增长102.2%,主要是再融资专项债券增加。支出总计519,193万元,收支相抵,预算平衡。
国有资本经营预算。收入总计2,367万元,为预算的92.6%,下降7.5%,主要是振宁武装押运公司上交收入减少;支出总计2,367万元,为预算的93%,下降7.5%。其中,调出资金875万元(调入公共预算安排)。收支相抵,预算平衡。
社会保险基金预算。当年收入164,124万元,为预算的91%,增长32%,主要是新增湖北科技学院、中心医院等8家机关养老保险上线单位;当年支出116,275万元,为预算的83%,增长1%。当年收支结余47,849万元,累计结余201,835万元,其中,企业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26,875万元。
(三)债券转贷及政府债务限额情况
2019年,省转贷我市本级债券收入125,513万元,其中再融资债券33,228万元(均为一般债券),新增债券92,285万元(一般债券30,485万元,专项债券61,800万元)。根据规定,一般债券63,713万元列一般公共预算,专项债券61,800万元列政府性基金预算。债券资金安排情况,2019年度年中预算调整已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。
经省政府批准,核定我市本级2019年政府债务限额为669,237万元(一般债务280,865万元,专项债务388,372万元)。截止2019年12月底,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620,338万元(一般债务234,724万元,专项债务385,614万元),政府债务规模未超规定限额。
(四)预算绩效管理情况
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,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、执行深度融合,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全面挂钩。一是实现目标全覆盖。5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申报绩效目标,一级单位同步申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,目标覆盖率达100%;二是实现扩面拓维。将绩效评价延伸到所有政府投资项目。对65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绩效监控,其中对未实施或进度缓慢的20个项目调减资金3,911万元;三是实现关口前移。对500万元以上的21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评审,调减资金12,338万元;四是实现结果应用。对人才专项、扶贫、招商等20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,对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,调减年度预算574万元。
(五)财政预算运行管理的主要特点
——收入质量提档升级。科学应对减税降费影响,全力支持“三抓一优”,大力培植财源税源,财政收入稳中向好、高质量增长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8位左右,税收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,税收占比70.5%,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。
——支出结构持续优化。突出“三保”和重点政策落实,考核类支出全部达标,民生类支出占比77.8%,建立工资待遇稳定增长机制,干部职工获得感显著增强。“三保”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《专报》推介。
——管理绩效多方肯定。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,生财、聚财、用财、管财全面发力,财政管理绩效做法得到多方认可,获省领导批示、全省推广。全年有10项工作得到财政部、省政府肯定。
——债务风险管控有效。实行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,建立“借、用、管、还”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,政府债务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。市本级政府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,指标优于全省,风险总体可控。
——财政治理水平提升。管党、治局、理财、谋事系统推进,乡镇财政体制改革、统筹盘活存量资金等工作走在全国、全省前列。党建引领财政治理的经验被中国财经报头版头条刊载。
虽然预算执行情况较好,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,主要是税源基础不稳,减收增支因素叠加,收支矛盾比较突出;部门预算编报不实、项目筹备谋划不够、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。对这些问题,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
二、2020年市本级政府预算安排
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中央、省和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,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;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;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;厉行勤俭节约,优化结构保民生重点;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,切实提升服务效能;强化风险管控,确保财政平稳运行。
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,比上年增长6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.5亿元,下降6.3%;加上转移性项目,年度收支平衡。
——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
1、收入总计621,229万元,下降10%。剔除上年新增一般债券收入及一次性专款因素可比增长5.6%(与2019年快报数比,下同)。
(1)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,000万元,增长5.1%。其中,地方税收收入200,000万元,增长8.7%;非税收入60,000万元,下降5.4%。
(2)转移性收入324,373万元,下降14.5%。其中:
返还性收入24,500万元,与上年持平。分别是“消、增”两税返还11,105万元,“营改增”税收返还等13,395万元。
转移支付收入171,006万元,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9,642万元、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0,176万元、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1,188万元。今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,将部分转移支付调整为共同事权转移支付。剔除上年武深高速专款3.67亿元、黑臭水体专款2亿元、107国道大修专款1.5亿元等一次性因素,转移性支付收入可比增长12.4%。
下级上解收入40,748万元,下降18.5%。主要是上年含云联惠案8,000万元等一次性收入。
上年结转收入29,649万元,下降44.4%,主要是加快支出进度,跨年实施项目减少。
调入资金8,555万元,增长75.5%,主要是调入土地专项计提8,199万元用于偿还一般债券利息。
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,915万元,按《预算法》规定建立跨年平衡机制,用于平衡当年预算。
(3)债务转贷收入36,856万元,下降42.2%。主要是年初仅预计再融资债券收入(借新还旧),新增一般债券待上级批准下达后,列入年中预算调整事项。
2、支出总计621,229万元,下降10%。剔除上年新增一般债券安排的支出30,485万元、一次性专款安排的支出7.17亿元,可比增长5.6%。其中:
(1)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6,204万元,下降11%,可比增长9.5%。主要支出科目如下:
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,241万元,增长6.2%。主要是保障机构正常运转,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。
公共安全支出32,013万元,增长7.4%。主要是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、政法系统建设、扫黑除恶、信息化更新以及按上级规定提高公安、司法机关公用经费标准等。
教育支出54,070万元,可比增长6.1%。主要是落实免学费政策及聘用教师待遇,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质量提升工程等。
科学技术支出19,220万元,增长6.8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.95%。主要是加大对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、技术改造、重点研发等投入,支持湖北科技学院“双一流”建设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等。
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,892万元,可比增长21.1%。主要是安排文化产业基金等。
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,757万元,增长8.1%。主要是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,加大就业保障等投入,弥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缺口10,551万元等。
卫生健康支出21,286万元,可比增长10.7%。主要是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事业投入,落实“二孩”补助政策,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。
节能环保支出40,143万元,可比增长17.6%。主要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加大黑臭水体治理等投入。
城乡社区支出20,677元,下降41.5%。主要是统筹政府综合财力,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项目,相应减少公共预算支出。
农林水支出26,223万元,可比增长4.2%。主要加大乡村振兴、产业扶贫等力度,巩固脱贫成果。
交通运输支出38,001万元,可比增长0.5%,主要是加大公路建设、养护及管理等方面支出。
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9,687万元,增长13.8%,主要是落实“三抓一优”,支持招商引资政策落地,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。
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0,743万元,增长7.9%。主要是土地开发整理等支出增加。
住房保障支出17,224万元,增长14.1%。主要是因工资、津补贴增加,住房公积金相应增加。
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,781万元,增长5.1%。主要是安监、消防等职能整合调整后,应急管理方面投入加大。
预备费安排6,000万元,与上年预算持平,主要用于年中不可预见性支出。《预算法》规定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-3%编列,本级按1.2%编列。
债务付息支出8,199万元,增长14.3%,为据实偿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出。
其他支出9,362万元。主要是预留增人增支7,220万元,以及其他暂时无法编列到部门的支出。
(2)转移性支出98,169万元,下降11.6%,其中:上解上级支出46,273万元,增长5.3%,主要是按现行财政体制,上解支出与地方税收增幅同增同减;补助下级支出28,471万元,下降24.1%,主要是对咸安区教育补助6,000万元通过专项债券列支,以及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到期;结转下年支出23,425万元,下降21%,主要是加快支出进度,预计结转额度下降。
(3)债务还本支出36,856万元,增长10.9%。主要是通过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本金。
3、收支相抵,预算平衡。
——政府性基金预算
收入总计415,588万元,下降20%(剔除债券收入因素,可比下降9.1%)。其中,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1,490万元,下降8.9%,城市配套费8,000万元,下降57.8%,主要是房产调控收紧、棚改政策调整;污水处理费2,900万元,下降18.2%,主要是上年含清收历年欠缴1,100万元;上级补助收入1,797万元,下降57.7%,主要是上年含居家养老一次性补助收入1800万元;上年结转收入29,137万元,下降11.7%,主要是加快支出进度,上年结转规模下降。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12,264万元,根据到期专项债券情况据实预计。
支出总计415,588万元,下降20%。其中,国有土地出让金安排的支出340,409万元,下降12.4%;城市配套费安排的支出21,409万元,增长15.7%,主要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支出;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3,980万元,增长114.9%,主要是含上年结转项目1080万元;专项债券付息12,882万元,增长16.1%;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1,451万元,分别是福彩公益金安排支出754万元、体彩公益金安排支出697万元;调出资金8,199万元,主要是统筹资金用于一般债务付息;结转下年支出14,994万元,下降48.5%,主要是预计加快支出进度,结转额度减少。债务还本支出12,264万元,主要是债券借新还旧。
收支相抵,预算平衡。
—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
收入总计4,404万元,增长86%。主要是市高新投集团、市金投集团、市绿投公司从2020年开始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。其中,城发集团1,500万元,高新投集团2,053万元,金投集团450万元,国资公司、振宁押运公司等其他国企400.9万元。支出总计4,404万元,增长86%。主要是城发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支出1,500万元,高新投集团资本性支出2,053万元,金投集团担保业务风险代偿支出450万元。调出资金356万元(调入公共预算安排)。
收支相抵,预算平衡。
—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
当年收入164,684万元,增长0.3%。其中企业养老保险79,626万元,增长7%,主要是企业参保职工增长4.5%;机关养老保险43,892万元,下降15%,主要是保险费收入下降及上年含新上线单位实施准备期收入;职工医保34,341万元,增长8%,主要是并入生育保险基金;城乡医保3,607万元,增长9%,工伤保险729万元,增长11%,主要是参保人数增长;失业保险2,488万元,增长8%,主要是上级补助及利息收入增加。
当年支出134,314万元,增长16%。其中,企业养老保险52,879万元,增长10%,主要是预计企业退休人员增加7.8%;机关养老保险43,860万元,增长25%,主要是退休干部增加、人均待遇提标170元;职工医保31,526万元,增长18%,主要是含购买职工意外伤害保险;城乡医保2,154万元,下降27%,主要是上年含县市上解新农合基金支出;工伤保险1,933万元,增长16%,主要是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(商业险)等;失业保险1,962万元,增长6%,主要是上解上级支出增加。
当年收支结余30,370万元,累计结余232,206万元。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53,622万元,占结余数的66%。
三、确保预算目标实现的措施
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考之年,我们将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强化财税政策引导,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,积极防范化解风险,夯实财政管理基础,为咸宁绿色发展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(一)精准落实积极财政政策。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精准实施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。二是保持较大支出强度,狠抓项目投资、企业转型、消费升级,激活市场主体活力。三是用足用好债券政策,稳定政府投资预期,优先支持已完工需拨款项目、续建及在建项目。四是积极探索市以下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,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,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。五是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的前瞻性、灵活性、有效性,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政策落地的坚强财政后盾。
(二)大力培植财源税源。一是建立健全再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,争创全国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,扶持财源。二是综合运用政策调控、资金引导、财政服务等举措,强化财政逆周期调节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培植财源。三是积极推动“三抓一优”,加快项目落地,增强经济内生动力,涵养财源。四是完善争资考核激励办法,激发部门争资动力,扩大财源。五是清理盘活存量资金,统筹用好政府资产、资源、资金、资本,拓宽财源。
(三)持续优化支出结构。一是兜实兜牢“三保”底线,坚持“三保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;加大民生投入,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78%左右;突出重点保障,确保“三大攻坚战”、乡村振兴、公园城市、“133”战略和产业发展布局等重大战略落实。二是牢固树立过“紧日子”思想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,从严控制“三公”经费、培训费,规范信息化建设。三是健全财政支出项目决策机制,加强重大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,落实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,科学设定项目绩效目标,做好前期投资评审等工作。
(四)全面提升管理绩效。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,对绩效不理想、执行偏离度大、追加频繁、财经纪律遵从度差的单位,按比例调减预算。二是强化预算约束,严控预算追加,建立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、责任可追溯的动态监控机制;不断优化业务流程,加快支出进度,实行财政性资金监督检查全覆盖。三是主动接受人大、审计监督检查,回应代表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,不断完善支出预算和政策。大力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,稳步推进项目绩效目标和结果向人大报告制度,并随同预决算向社会公开。
(五)系统防控财政风险。一是严格债务限额管理,做大收入“蛋糕”,降低综合债务率,加大政府预算统筹力度,降低偿债率。二是严格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措施,统筹土地出让各项计提化解政府债务,强化项目源头管理和风险评估,加快推动平台类公司市场化、实体化转型,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。三是严格落实兜底政策,对社保基金实行动态监控,实时预警,确保各项社保政策及时兑现。四是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,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,完善监督体系,强化权力制约,从严管理队伍,着力防范廉政风险。